最近有两个新闻蛮吸引眼球的。某平台的23岁女员工猝死,应届生因为拒绝996工作,被判定试用期不合格。
事情不多说了,反正网上都有。我只是想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讨论这两个事件背后的那些问题,从社会学角度来讨论一下。
一、跨越式发展是做不到的
我们总喜欢用跨越式发展这个词来描述发展迅速,但是实际上这是做不到的。
早年,我国为了发展经济一度牺牲了环境。其实,当初就提出过不能走国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跨越式发展,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举。并且还举了英国、美国和日本的例子。但是,现实是很打脸的,如果不是环境已经恶化到一定程度,估计现在大家的环保意识还是没这么强。我们也是在经济得到了发展后,才开始逐步治理环境的。弄到最后,还是“先污染,后治理”。
从理论上来说,打工人应该是我国的领导阶级,虽然现在领导阶级都在忙着养家糊口,没有太多空闲来做领导,也感觉不到有做领导的资格。新闻里还总是充斥着领导阶级被压榨的故事,有人因此猝死,这个总感觉有点奇怪。
其实有些发展阶段总是无法跨越的。比如劳工权利保护问题。欧美在早期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也是血腥压榨的,有不少当时的文艺作品也反映了这些状况。所以才会有了19世纪到20世纪的工人运动,逐步改善工人的待遇和福利。现在我们看到的西方社会各种令人羡慕的社会福利,就是通过100多年逐步积累起来的。
这些福利的积累也是社会逐步达成共识的过程,虽然人工成本在提高,但是整个社会也在不断进步。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那些在哇哇叫企业负担太重,《劳动合同法》不合理的人就显得很矫情了。但是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现实告诉我们,我们必须经历西方社会19世纪的血腥剥削年代,而不能跨越式发展。只是这些“政治不正确”的话,让那些专家说出来了而已。
二、社会意识是逐步提高的
经济条件的改善可以日新月异,但是社会意识的进步却不能一蹴而就。或许我们的经济发展太快,掩盖了很多问题。比如,社会意识的进步就变得极为迟缓。
我们无法承担西方福利主义的社会成本,事实也证明福利主义社会是不可持续的。但是把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立在员工拼命(真的把命拼掉了)的基础上,也是不可持续的。现在的年轻人拒绝996正是新生代逐渐觉醒的表现,这是社会进步的开端(总算进入西方社会20世纪初工人觉醒时代了)。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拒绝996,也因此会改变整个社会对于这种无休止加班的态度。
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无法跨越式发展的,总是循序渐进的。改革开放初,大家把每顿饭都能大鱼大肉作为生活水平高的标志。现在却把这个称为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开始倡导要多吃粗粮,多吃蔬菜,少油少盐。甚至还有各种故意不吃饱、不穿暖的做法。当年宣传片中说的解放前的穷苦大众不就是这样的饮食和穿衣水平吗?那干嘛还要革命呢?
其实这也好解释,以前这么吃是因为没法选择,只能这么吃。现在是有选择,愿意这么吃。另外,卫生、医疗水平等都不一样了。这是否定之否定,是在不同层次上的回归。
劳动合同
三、未来趋势
我们可以发现,现在媒体对于各种长时间加班的现象,基本上持否定态度。对于曾经说过“996是福报”的马大嘴也开始持批评态度,甚至通过一些方式在敲打他。这些都说明,有些现象可能已经严重到引起高层关注了。
看新闻要看得懂背后的含义。新闻联播就半小时,难道每天发生的事情就这么凑巧,正好可以说半小时?显然是有选择地讲述。那么为什么要讲述这些内容?为什么要这么讲述这些内容?是要鼓励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引导什么,这当中透出的信息都可以好好琢磨。
从延退政策写入十四五规划开始,新闻里和劳动用工相关的新闻就多了,讨论也开始多了。虽然每个新闻看上去都没有给出一个最终结论,但是我们能很明显感受到媒体的态度。
社会意识对于延退问题可能分歧较大,但是在劳工政策方面还是有主流意见的。更何况中欧投资协定对劳工政策也有规定。因此,在大概率上,《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大修就要排上议事日程了。特别是《劳动法》的修订,恐怕今年的“两会”后就会列入立法计划。如果快的话,《劳动合同法》的大修也会一同被列入立法计划。
这个大修往哪里修?社会发展趋势肯定是要杜绝996,维护劳动者基本权利的。要不然,直接废除《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不是更省事?毕竟领导阶级的面子总要给的。这也是一个需要逐步提高的社会意识,最终总要认清,到底谁才是领导。
TOP